乌海市坚持以社区“三有一化”为统领,以提升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加大社区人员、经费、阵地等要素的保障力度,不断健全机制、补齐短板、创新载体,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建机制,强“能力”。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提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根本保证。建立了每月一次分析会,每季度一次领导小组会,每半年听取一次情况汇报,每年度领导点评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综治等部门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的社区党建格局。推行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区域化联合党(工)委议事规则等制度,促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探索完善互动机制、讨论确定重大项目、总结交流经验等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沟通和服务机制,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基层组织互助共建、党员队伍互抓共管、精细服务互推共促、和谐社区互联共创的“四互四共”模式。全面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非社区本职工作减少近60%,确保社区全部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中。
补短板,添“动力”。坚持把制度落实作为提升街道社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结合社区“两委”换届,配齐了社区专职副书记,社区工作者年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培训体系,健全“学习考察开眼界、挂职交流长能力、培训测试提素质”培训机制,组织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赴武汉等地学习考察,选派1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宁夏石嘴山挂职交流。加强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社区工作者年人均报酬达3.6万余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充分调动了“管事”人的积极性。健全完善经费保障体系,将社区办公、党组织活动、为民办实事、“以奖代补”等资金纳入市区财政预算,严格执行拨付标准,截至2015年,每个社区经费至少达到40万元。优化社区活动场所功能,在率先实现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全面达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场所管理使用,加强管理使用不合理或闲置问题督促检查,实现了由重建设向重使用的转变。
抓载体,增“活力”。坚持把创新作为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支撑。以开展“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年活动”为载体,建立了“乌海市志愿者”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全市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率达到97%;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专业社会组织,发挥其参与社区服务和治理等作用;大力推行“两带动一平台”和党建项目化运行模式,发挥了街道服务中心承接行政事务带动网格、社区党组织带动社区自治的合力,夯实了信息平台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社区管理”模式,完善便民服务功能,实现了业主、业委会、物业和社区信息发布互联互通。依托“智慧乌海”民生平台,为社区工作者配备“社区通”平板电脑,构建街道社区“大数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信息的互通共享,社区“一张表格采集信息、一个平台处理信息、一个出口共享信息”。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1634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