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 2015年12月15日
【内容摘要】
●乌海市: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试点工作深化党建制度改革
● 乌海市“三项工作机制”
力促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出成效
●海勃湾区:“六个规范” 提升精细化服务能力
构建城郊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工作动态
乌海市: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试点工作深化党建制度改革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对于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自治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我市积极推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试点工作,力促试点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调研。制定了《乌海市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试点工作计划》,成立了改进干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试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试点工作两个工作组,对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了题为《关于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二是认真制定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在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乌海市委管理干部个别提拔任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民主推荐环节,实行分类推荐、分类统计,建立民主推荐结果分析研判制度,进行“三看五比对五核实”。民主测评环节,实行民主测评会议“四步测评法”,实施民主测评分类统计分析,着力提高考察、了解、识别干部的准确度。
三是稳步推进实施。试点工作方案经自治区批复后,将试点内容纳入《乌海市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工作暂行办法》和《乌海市委管理干部个别提拔任职民主推荐工作方案》、《乌海市委管理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工作方案》印发。近期,在市委管理干部和科级干部调整中,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实施,实行了民主推荐分类统计、分类汇总,通过“三看五比对五核实”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努力实现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民意的基础性作用和人岗相适要求的有机统一。采取统一说明、集中发票、充分思考、独立填写“四步测评法”,设计了《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民主测评及征求意见表》、《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德”的反向测评表》、《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为官不为”行为测评表》、《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落实从严治党责任问责的反向测评表》,实行民主测评“滤票制”,促进了测评方式的规范化,提高了测评内容的科学性,确保了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干部一科 供稿)
乌海市“三项工作机制”
力促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出成效
乌海市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新措施,逐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党代表任期制,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推进镇党代会年会制。
一是紧扣中心工作,发挥党代表作用。结合我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发挥各级党代表作用的通知,对全市各级党代表带头宣传政策、联系群众、调解矛盾、履职监督做出了指导,提出了要求,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正确引导换届舆论方向、真实反映党员群众意愿、助推换届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换届选举风清气正。同时积极组织各级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党代表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为党委决策谏言献策。2015年,先后有15名基层党代表受邀列席了市委全委(扩大)会等会议,听取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乌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等。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党代表活力。为激发基层党代表的活力,调动党代表撰写提案(议)的积极性,提高提案(议)质量,促进党代会年会取得实效,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对区、镇两级党代会代表提案工作进行奖励的决定,对2014年以来在党代会召开及闭会期间形成的14件提案(议)进行了奖励,获奖党代表20名,党代表工作优秀集体1个,并以奖代补为各镇拨付资金,用于补助各镇开展党代表调研活动、提案工作等所需经费。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切实激发了基层党代表通过提案(议)建言献策的热情,及时向各级党委传递群众的呼声。
三是精心指导年会,确保年会见实效。印发了关于做好镇党代会年会工作的通知,对全市三区所辖各镇党代会年会准备工作及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指导各区、镇结合本地区实际,针对如何提高年会质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深入调研、科学分析,讨论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明确年会制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原则、主要内容、相关程序,进一步强化镇党代会年会功能和实效。各区委组织部多次主持召开镇党代会年会制工作会议,听取各镇党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镇党代会年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各镇党委在会前组织代表开展了学习讨论、进行了调研视察,提前将会议材料发到代表手中,让代表有时间“集中精神想大事”。特别注重对党代表提案提议的整理、撰写等技能的培训,确保代表提案质量,共收集提案53件。
(党联办综合科 供稿)
海勃湾区:
“六个规范”提升精细化服务能力 构建城郊党建工作新格局
多元化参与城郊区党建工作。一是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城郊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坚持“四在前、四从严”,城郊村、社区均配齐了“两委”班子成员,配强了党组织书记及专职副书记。各镇、街道均配齐了专职副书记及2-3名党务工作者。换届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二是通过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及年轻村官持续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今年又新选派22名机关干部及6名村官到城郊村、社区挂职锻炼。近期结合“干部下基层”工作,又集中抽调200余名科级干部下村入户集中推进基层党建、十个全覆盖、产业调整三项重点工作。
积极引导城郊区居民自治。一是积极指导基层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市民文明公约的制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墙体粉刷书法漫画、微信发布微视频等鲜活生动的形式广泛宣传推广。二是完善基层事务契约化管理办法。针对城郊区居民重点关注的项目建设、低保、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事项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积极引导非户籍居民参与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妇代会、共青团等专属委员会优势,动员和组织群众通过村民议事会、村民决策听证等途径,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协商管理。在村社区“两委”换届过程中,共有38名流动党员及13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参与进来。
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一是完善区、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制度,打造村社区流动便民服务平台网络。将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政、计生、社保、一卡通办理等便民服务具体事项全部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实现 “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结合城郊区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成立科技服务队,流动式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成立政策宣传服务队,加大各类政策的宣传落实;成立便民服务队,接受群众咨询,代办相关事项。二是提升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为每个社区入户采集信息人员配备社区办事一体机(平板电脑),依托“智慧乌海”民生服务平台,实现了“一张表格采集信息、一个平台处理信息、一个出口共享信息”。
推行联系服务群众“五步工作法”。自2014年4月以来,在全区全面推行了以“走、记、办、回、评”为主要模式的“五步工作法”,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了解诉求。集中力量解决了一大批城郊区群众关心关切的大事,如:开通城郊区村镇之间免费公交,圆了百姓的“公交梦”;为92名生活困难、能够即交即退的城郊区居民提供贷款担保,圆了百姓“养老梦”;通过街巷硬化、安装风光互补路灯,圆了百姓“安全出行梦”。
强化党建工作各项保障。一是规范活动场所建设。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城郊区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新建和改扩建。改扩建后,各城郊村建成1500-6000平米不等的文化健身广场,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600余平米。配备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等,进一步对各类牌匾、公开栏等进行规范。二是落实经费保障。我区按照村社区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核定为6万元和4万元,村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0元标准已核定拨付完毕。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村社区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出台《海勃湾区村社区办实事专项资金使用实施细则》,确保办实事专项资金纳入相应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细则出台后,采取“居民出资出力+社区补贴”等方式,集中办理了小区废旧车棚改活动室、断头路铺设、垃圾站点维修等实事。
在强化城郊区文化认同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弱势群体关爱帮扶机制。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志愿者网、微信群、QQ群等新兴媒体平台发布需求,极大提升了关爱帮扶效果。二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探索先锋党员和后进党员挂牌公示制度,细化党员示范户标准,在村社区醒目位置悬挂先锋党员红旗榜。三是以丰富的活动载体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建立居民文化大院、文化街,开展学习张耀国事迹活动及“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评比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农区环境。
(海勃湾区委组织部 供稿)
【工作动态】
11月23日—12月4日,乌海市县处级干部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在清华大学举办,45名干部参加。
(青干干教科、党联办联络科)
上一篇:20151207 第三十八期
下一篇:20151223 第四十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1634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