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 2016年5月19日
【内容摘要】
●乌海市创新载体平台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乌海市注重“三个结合”
探索科学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乌达区以“三亮一争”为载体
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工作动态
乌海市创新载体平台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近年来,乌海市紧密结合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各类人才工作平台,使之成为集聚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载体,为实施人才强市工程,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积极搭建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立足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各类科研机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等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坚持重大项目、技术、资本与人才智力紧密结合,用项目引才聚才,在推进项目实施中育才用才。依托乌海宝化万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引进了以夏建忠博士为带头人的自治区产业创业人才团队;建设内蒙古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院,引进清华大学郭宝华教授,开拓了1,4—丁二醇项目,填补了自治区化工产业空白;建设乌海市天宇高岭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引进中科院卢旭晨博士,促成了超细高岭土快速循环流态化煅烧新工艺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相融并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研发中心15家、新型科技研发机构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获评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7个,正在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集聚国内外同行业顶级专家和优秀人才,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7.7%提高到“十二五”末的65.9%,以项目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深化拓展人才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继续深化跨区域合作交流,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借助先进地区行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科技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开发、金融以及文化方面的优势,全面拓宽人才交流合作领域和内容,探索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全市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均与知名院校、先进单位开展了合作交流,规模以上企业均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打造了乌海市智慧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研究院、内蒙古汉森葡萄产业研究院、内蒙古联丰稀土化工研究院等多家科技研发机构。
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平台。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制度,形成了人才引进、本地培养双轨平行的人才培育模式。深入开展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等各类人才培养选拔工程,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助力引育人才,形成了与中央、自治区上下联动、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格局。截至2015年底,全市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连续两年位居全区首位。人才队伍总量达到7.76万人,各类人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获评“草原英才”9人,列入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1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培养工程”22人,被授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治区深入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32人。
全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模式,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继续扩大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加强SYB等创业培训,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政府、公益机构、投融资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新建创客空间,利用腾退出的原市财政局办公楼,由政府出资出政策打造软硬件环境,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网络接入,开展工商、税务、金融、电信一站式办公服务,提供政策指导、专业培训、贷款扶持等多项支持,入驻企业46家、引育创新创业人才800余人。2015年,海勃湾工业园区、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自治区首批众创空间试点,乌海市大学生创业园、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农业创业园等5个创业园入驻创业实体达到587家,引育人才1500余人,为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人才科供稿)
乌海市注重“三个结合”
探索科学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乌海市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发展为导向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以考核工作的创新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夯实考评工作提质增效的基础。
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内容上,围绕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设置2016年度考核目标。坚持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深化改革、依法治市等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注意把五大发展理念纳入到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注意将承担自治区及有关厅局对市委、市政府的考核目标纳入其中,确保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目标得到全面落实。被考核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工作和承担我市的中心工作,提炼重点的、核心的、能够反映工作成果的指标进行申报。这样,既推进了目标任务的落实,又增加了考核评价的真实性。
注重“定量分类”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设置考核指标的手段上,按照分类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典型性、约束性指标,对能够量化的指标尽量予以量化,使量化指标重点突出、简便易行。对没有规范统计口径或统计方法的定量指标、没有数据来源的指标、数据不便统计的指标、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考准考实的指标,不纳入定量考评体系。对于那些不好把握、又相对重要的指标,如完成实际工作所进行的投入和代价以及完成时限要求缺乏明确规定或是验收标准的,设置指标不易量化,引入否决计分法、阶段性申报等方式纳入定性考核体系,既有定量分值依据也有定性分析评价,增强了考核准确性和易操作性。
注重“刚性约束”和“柔性配套”相结合。在审核考核指标的程序上,被考核单位在申报考核指标时,既要统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职能职责,又要兼顾自治区下发给乌海市的年度考核指标以及对口厅局的任务目标,确保承担我市和上级部门考核任务目标的同部署、同落实。市考核办牵头对各部门初步设置的考核目标和指标逐级逐项审核评估,及时将审核意见向有关部门反馈,待各单位根据对初步设置目标进行调整完善确认后,报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后统一行文下发,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年度考评指标体系一经下达,一般不得随意更改。但是指标的设置具有动态性,未列入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确需临时新增或是修改调整的指标项目,提供指标变更依据履行程序后,纳入到指标体系里。比如,自治区考核我市的工作任务指标或厅局目标任务在下发文件后有所变化,可以按照程序对目标值进行调整。这样,建立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发挥长期的指导作用。
(综合考核评价科供稿)
乌达区以“三亮一争”为载体
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乌达区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和争做岗位先锋的“三亮一争”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引导全区党员积极投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
“三亮”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修身律己、干事创业各个方面。
“一争”促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践行学是基础,做是关键的要求,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通过“三亮一争”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和把握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五大任务的政策研究,在各条战线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确保让“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达到目的、取得实效。
(乌达区委组织部供稿)
【工作动态】
我市召开全市党建制度改革暨法治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市直组织、宣传、统战、政法、人社等16个牵头及参与单位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区党建制度改革暨法治队伍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并对2016年全市党建制度改革暨法治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干部一科)
市区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换届指导督查工作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区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关成章出席会议。会议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镜鉴》,学习了《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听取了各指导督查组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讨论了指导督查工作注意事项,并就下一阶段指导督查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干部监督科)
第二期全区“草原英才”培训班在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举办,我市“草原英才”市第十中学顾学东同志参加。同期,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鸿雁行动”洽商工作会议在京举办,我市组织、招商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会。
(人才科)
上一篇:20160408 第七期
下一篇:20160715 第十四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1634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