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 2015年1月30日
乌海市四措并举助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提高党组织、党员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乌海市利用2015年一年的时间,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年”活动。
理顺非公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为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及党的组织隶属关系,成立了由宣传、统战、教育、财政等13个部门组成的非公工委,进一步明确了非公工委的有关制度和议事规则,以及各委员单位的职能职责,为指导和推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市工商联、工商局、民政局分别设立相应的党建工作办公室,充分发挥其在非公党建工作中的作用。非公工委派出工作指导组5个,强化指导全面督促抓好非公党建工作落实,及时了解掌握非公党建工作进展情况,向非公工委办公室提出意见及建议。
突出抓好党组织的集中组建。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抓好单独组建、推进联合组建、突出重点组建。凡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到党员数量要求的,力争实现100%单独组建党组织。规模较大的企业要通过招聘党员职工、培养发展党员等方式,创造条件全部进行组建党组织。对国有或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组织。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企业与企业联建、村(社区)与企业联建等模式进行联合组建,力争全部联合组建党组织。暂不具备建立联合党组织的要将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在从业地的社区党支部、行业主管部门等基层党组织,使每个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在集贸市场、商用楼宇等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依托其管理机构联合建立党的组织。除企业与企业联建、村(社区)与企业联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外,可以依托行业性协会、区域性商会等社会组织联合建立党组织。把有党员但尚未组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组建重点,力争年内实现100%单独组建。对有党员但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规模较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力争实现全部联合组建。
注重舆论引导争得非公业主支持。通过新闻报道、理论研讨、教育培训、进企宣讲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非公经济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作用贡献,大力宣传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政策规定、先进经验、典型企业,在全社会营造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舆论引导争得非公业主的支持,为全面开展非公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提供思想保障。
坚持“双强六好”推动党组织作用发挥。按照“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目标和“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的“六好”标准,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活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排忧解难有党员。指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落实阵地和经费,推进党组织真正参与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实现生产经营和党的建设目标同向、措施同频、活动共振,充分发挥非公组织的党员和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组织二科供稿)
乌海市多点支撑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实效
2014年,乌海市进一步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突出培训重点,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研究制定了《乌海市2014年度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好全市培训锻炼干部工作。一是以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涉及当前国家形势、法律、经济、党建等内容的常规培训班,2014年共举办常规培训班14期,培训干部3150人次。二是组织举办了县处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班、自治区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集中轮训班,培训县处级干部1430人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举办了县处级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培训干部100人。三是鼓励各单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等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自主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各单位开展各类自主培训班190余期,培训4.77万人次。
注重形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一是采取“请进来”培训。有计划地邀请市内外专家教授、上级部门领导来我市讲学,2014年共邀请55位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举办“乌海大讲堂”18期,培训7200人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开展大学习活动,各单位自主举办各类讲座270余期,培训干部2.26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宣讲580余场,受众4万余人次。二是采取“走出去”培训。举办赴外培训班17期,培训干部1420人次。三是精编培训教材开展模拟教学。编制印刷了《乌海市干部学习简明读本》600余册,并将自治区配发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辅导报告汇编》1000余册发放到各部门各单位,保证“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有效推进。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应急处理实践模拟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有效开展网络教学。充分利用内蒙古干部自主选学网,引导广大干部参加自主选学,参加干部自主选学529人次。加大公务员在线教育力度,777人参加在线教育。充分利用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开办的“双休日讲座”,满足广大干部的学习需求,已经组织参与15期,培训学员2200余人次。配合自治区组织部做好“内蒙古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工作,49位干部参与网络学院学习。
拓宽挂职渠道,加大实践锻炼力度。一是统筹做好全年挂职计划。通过印发《关于推荐干部挂职锻炼的通知》,广泛征集各部门、各单位选派和接收挂职干部意向,摸清全市挂职需求情况,安排好全年挂职计划。二是拓宽挂职渠道,外派学习锻炼。2014年,选派34名干部赴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及发达地区挂职,选派90名公安干警到南京跟班学习。三是市内重点部门挂职。选派91名中青年干部到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拆迁维稳、街道社区等岗位挂职,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为民办事的能力。
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干部挂职工作暂行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干部挂职工作暂行办法》,印发了《关于建立挂职干部工作季报制度的通知》,将近年干部挂职工作在实践中形成的良好做法予以规范和确认,完善了干部挂职选派条件和程序,规范了挂职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认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干部教育培训相关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县处级干部培训学时管理办法》,加强对培训成效的测评考核和结果运用。
严格学风建设,有效强化培训效果。一是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全市各单位及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开展自查,清退了个别领导参加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培训项目。制定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专项整治方案》,从2014年8月份开始了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领导干部进行调查摸底,严格规范了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切实维护了干部教育培训良好秩序。二是严格纪律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学风的规定》,在赴外培训班中,建立完善班委、联络员及带班领导“三位一体”管理制度。由市级领导干部任带班领导,负责班级的全面管理;从参训人员中挑选威信较高、熟悉学员情况的同志为班委协助带班领导抓好培训的日常管理并督促学员保持良好学风;由市委组织部指派专人担任联络员,负责不定期对学员的学风纪律进行督导检查,使干部学风得到端正。
(青干干教科供稿)
乌达区以“三化”为抓手扎实推进
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深化干部主体培训。2014年举办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10期,培训科级干部2000余人次。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社区干部培训班、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主体培训班11期,培训干部2200余人次。组织社区干部和组工干部参加浙江大学和井冈山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48人次。参加市委党校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双休日讲座”培训12期,培训120多人次。选派50多名优秀干部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参加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优化干部培养模式。由区委统一协调,各县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2014年新招聘32名大学生的导师,进行全程实践指导,帮助新入职大学生全面提升基层工作素养和能力。
强化干部挂职锻炼。通过“上挂、下挂、外挂”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锻炼干部。2014年共选派37名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其中,选派6人到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团委、信访局挂职,选派5人到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挂职,选派9名新提任科级干部到纪检、组织和信访部门挂职,选派17名公安民警到社区挂职,提高其解决复杂矛盾问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乌达区委组织部供稿)
【工作动态】
1月28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乌海市高层次人才提名人选命名表彰会,共命名表彰高层次人才提名人选66名。
(人才科供稿)
近日,乌达区委组织部组织召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年”活动摸底调查工作协调会,非公工委4个党建办公室及委员单位共36人参加会议。
(乌达区委组织部供稿)
上一篇:创新思维正能量 续写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20150210 第二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1634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