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 2015年4月22日
【内容摘要】
●乌海市严把“五关”稳妥推进村(社区)
换届选举各项工作
●乌海市三措并举,完善民主推荐工作机制
●乌海市“三细节”全面提升管档部门安全保障能力
●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党工委“五力齐驱”
发挥党建优势创新管理体制
●工作动态
乌海市严把“五关”
稳妥推进村(社区)换届选举各项工作
乌海市严把“五关”稳妥推进村(社区)换届选举各项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合法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
做好前期准备,把好基础关。全市13个村和2个涉农社区按照村级组织“十星级”管理考评结果开展了分类定级,全面掌握了村(社区)“两委”班子现状、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矛盾和存在问题、“两委”班子干部报酬和有关经费的标准和落实情况等有关内容,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根据掌握的情况,全面开展了财务审计工作,认真排查影响换届选举的突出问题,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换届之前,为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加强宣传引导,把好舆论关。把宣传引导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热情参与、理性参与、依法参与。从实际出发,采取广播、电视、报刊、手机报、公告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选举的时间、方法、原则、程序,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教育引导基层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关心、支持、参与换届选举工作。
合理确定职数,把好结构关。在班子职数方面,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村(社区)整合撤并、人口规模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村(社区)“两委”成员职数,一般控制在3至5人,最多不超过7人,班子人员方面尽量选用本村(社区)居住的人员。在班子结构方面,尊重群众意愿、党员意愿,遵循民主选举程序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一提倡、一鼓励、两确保”。(提倡“两委”正职“一肩挑”,鼓励“两委班子”交叉入职,确保“两委”班子中有一名女性同志,确保村妇女代表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严格选人标准,把好素质关。一方面是明确选人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出和谐”的“三有三带”。各区结合村(社区)实际,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选人用人标准。另一个方面是拓宽人选来源渠道,注重从本村(社区)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专业大户、现任村(社区)干部、复员退伍军人、乡村医生教师,机关退休的领导干部民营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各类面向基层的服务人员中重点培养,尽量实现村(社区)干部的本土化。
坚持依法选举,把好程序关。严格按照自治区明确的先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后进行村(居)委会换届要求,认真做好党员动员和选民登记工作,切实提高参会率、参选率。依法依规开展选举工作,切实维护选举秩序,规范“两个大会”的组织程序,换届选举工作的各个环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按程序进行,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组织一科 组织二科供稿)
乌海市三措并举
完善民主推荐工作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主推荐对于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乌海市把民主推荐作为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切入点,规范程序、强化监督、科学分析,逐步提高民主推荐工作科学化水平。
规范民主推荐工作程序。推荐程序力求合理规范,制定民主推荐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案,明确会议推荐、谈话推荐参加人员范围,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纪律要求等。推荐方式力求科学有效,坚持会议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两种结果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坚持一次推荐与二次推荐相结合,民主推荐一般是采取一次推荐,但在第一次民主推荐票数相对分散、考察对象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根据首次推荐结果,经过充分酝酿,确定二次民主推荐名单,进行二次推荐。
强化民主推荐监督管理。主要采取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民主推荐工作的监督管理。事中监督,就是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民主推荐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对民主推荐的全程监督,确保民主推荐工作规范运行。事后监督,就是认真受理和办理关于民主推荐工作中的举报、申诉,坚决制止、纠正违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有效地防止“拉票”、“串票”等扰乱秩序的行为。
科学分析民主推荐结果。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综合地看待民主推荐得票结果,防止简单“以票取人”。把民主推荐结果与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和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干部综合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等因素,注意运用专业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专项考核结果,全面准确评价干部实绩。分析时,重点分析领导班子成员与群众推荐结果反差较大、推荐结果与组织平时掌握情况反差较大等情况,确保推荐结果准确可靠。
(干部二科供稿)
乌海市“三细节”
全面提升管档部门安全保障能力
乌海市委组织部针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及数字化工作周期长、工作环节多、档案出库入库频繁及工作区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从细节入手,采取多项措施,严防档案丢失、损毁、泄密等事件发生,确保档案安全。
严肃档案工作纪律细节。通过定期开展档案安全保密教育、警示教育,发放档案管理“三不四禁”规定随身卡,结合乌海书法城建设将档案纪律书画化上墙等举措,切实增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严肃性、纪律性。
完善档案核查登记细节。建立档案专项审核和数字化工作台账并实行“双进双出”制度,规定干部人事档案出入库、初审、复审、数字化等每个工作环节必须进行相关登记,每个环节至少要两名工作人员在场,严禁工作人员单独接触档案,管档人员每日定期核对档案数量,确保库册一致、账档相符。
明确干部系统使用细节。进一步严格系统用户权限授予,根据档案专项审核及数字化工作需求,分别授予相关工作人员相应使用权限;明确系统使用规范,严禁实施与业务工作无关的系统操作行为。同时,管档人员定期分析系统工作日志,对系统用户操作行为是否合规进行分析审计,防止干部信息泄露。
(干部任免调配科供稿)
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党工委“五力齐驱”
发挥党建优势创新管理体制
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党工委发挥党组织引领协调作用,推动党建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全力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资源共享,区域创制,提升党建张力。一是组织共建。成立“1+3+N”街道“大工委”,即一条主线(街道党工委)+三条基础线(社区、行政事业单位、非公企业)+N条辅助线(党小组),明确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的组织、指导、协调职能,完善共驻共建抓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机制。二是机制联建。推行“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机制,增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共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氛围。三是活动帮建。联合辖区单位和党员开展“传温情、用爱筑起生活新希望”、“希望明星班”爱心助学、“感恩祖国、民族团结、点亮幸福”风采展示等活动;深化包联共建和扶贫攻坚活动,22家帮扶单位对辖区437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帮扶物资11.8万元。四是网格同建。推行“54321”工作运行模式,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组织管人”。划分29个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6个,党小组23个,党员中心户29人,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
理顺关系,管理创优,凝聚党建合力。一是执行社区准入制度。通过梳理、沟通协调,统计、文体等25家单位减少社区承担的服务项目42项,进一步理顺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的关系,实现了社区整体工作的减量。二是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协调计生、民政等8家单位精简审批流程,调整了43项服务事项,在减量的基础上减少审批环节。三是设立街道服务中心。整合社区行政资源,成立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减少层级,简化流程。在职能设置上,集中办理上级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承办各类证明的开具及事项咨询,实行社区“去行政化”;在运行管理上,开设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综合服务4个窗口,印刻证明审批专用公章,审批和证明事项不再由社区受理,变街道—社区两级审核为街道一级审核,实现服务的群众“一站式”办事;在服务效率上,实行“四个一、四公开”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办事、阳光操作。
强化服务,作用创先,增强党建引力。一是党员贴心服务。坚持以“五民五为五最五第一”原则,树立“党心系我心,真情永相伴,有事您说话,服务到永远”的宗旨观念,化等访为主动入户,及时掌握重点家庭和重点人群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使弱势群体及时得到救助。二是民情专线服务。聘请29名民意专递员,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为宗旨,着力打造“民情流水线”,以民情专递访万家、民情传递传万家、民情征询暖万家、民情专线连万家、民情博客通万家为载体,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搭建起一座党群“连心桥”。三是就业保障服务。搭建就业平台,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场招聘活动,积极做好特困群体就业援助,完善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培训提升、服务保障、部门联动“五位一体”工作模式,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提升了就业服务水平。四是文化惠民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文艺骨干优势,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形成“一人带一家,老人带儿女”的辐射格局,培育了“威风锣鼓队”、“健身舞队”、“夕阳红二人台”等8支文艺协会,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效能,素质创强,释放党建活力。一是推行“7324”联系群众机制。以定任务、定目标、定进度、加压力、逼动力、抓落实、见实效为原则,倒逼街道、社区在职党员进百家门、访千家情。二是试行社区干部考核机制。采取看记录、绘图、入户抽查、笔试测评等多种方式,重点考核社区干部对辖区情况的熟悉度和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对象续聘、解聘、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设岗践诺”举措。建立党员管理台账,引导和发动党员认领政策宣传岗、法律服务岗、治安巡防岗、卫生保洁岗等公益岗位,坚持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述诺,动态考核、量化评分的原则,为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搭建平台。
“三社”联动,治理创新,激发党建动力。构筑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三社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一是以社区为中心,建设活跃工作阵地。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参与的社区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服务需求和管理问题,第一时间跟进服务、解决问题。二是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启动“夕阳红”助老服务工程,联系巴音赛卫生服务中心、祥钰家政等5家社会组织,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低偿上门服务;开通“12598”便民服务热线,向辖区居民发放便民服务卡,协调奥林超市、康臣药店等4家社会组织提供钟点工、家电维修等30余项便民服务;联系新新宾馆等7家企事业单位筹资1.2万元,资助辖区贫困学生40名。三是以社区志愿者队伍为补充,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组建法律咨询、助老服务、科普宣传、环境治安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7支,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乌达区委组织部供稿)
【工作动态】
近期,我市全面启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的建库工作。事业单位在编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相关数据将全部录入系统,实行数据信息动态管理,预计6月底完成并试运行。
(干部任免调配科)
近日,乌达区委组织部选派17名机关干部到街道(镇)、社区(村)等基层组织挂职锻炼,进一步加大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工作力度,促进年轻干部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服务基层。
(乌达区委组织部)
上一篇:20150411 第十一期
下一篇:20150514 第十三期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1634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