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以来,我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奋力开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各方面。今年以来,先后召开相关会议14次,开展专项督查1次,切实把民族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今年共举办全市县处级干部专题轮训班5期、专题讲座9期,市委党校举办的12期主体班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时比例达到10%以上。
凝聚前行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搭建有形有感有效平台载体,通过线上线下丰富内容。
线上采取“互联网+民族团结”形式,开设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14个,推出主题原创新媒体产品60余条,开展线上有奖答题、直播讲座等,阅读量达200万人次;线下结合“一周两月”活动,制作宣传栏(展板)、悬挂条幅等2910处(条),播放电子标语口号2万余次,开展民族团结展览、知识竞赛、“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宣讲等活动100余场,惠及5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参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凝心聚力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我市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通过主题党日、支部学习等方式,增强各族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各族职工合法利益,尊重各民族职工风俗习惯;进村、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和家风建设中;进镇、街道,以民族团结宣传栏、宣传墙、长廊、广场等为阵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50余场;进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师生书法绘画、征文比赛等活动100余场;进连队,通过培训会、巡回宣讲等,提高官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宗教活动场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有序;进网络,构建了全媒体宣传、全业态传播、全平台覆盖的网络宣传工作格局。先后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5个,评选出民族团结最美家庭117户。
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城市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打造“党建+民族团结”品牌,成立由社区党员、公益组织及少数民族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理论政策讲堂等长期性志愿服务项目。抓好“文化嵌入”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创作展现民族团结主题舞蹈、戏剧作品100余件。传承和发展蒙医药事业,积极推广沙疗、热石敷等20余项特色疗法。通过采取团结共建、牵手结对等形式,引导各民族加深了解,拉近情感,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落实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
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顶格推动、层层压实责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强师资配备、强化教师培训、广泛宣传引导、强化教学教研、完善制度机制保障六个方面持续发力,通过网络研修、集中面授、交流研讨等精准化、个性化培训方式,开展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教材教师培训。目前,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民族授课学校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守望相助、携手奋进,共同谱写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乌海新篇章。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1634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